纺织印染

中国科技:十一五硕果累累 十二五创新更给力


来源:开云下载    发布时间:2024-10-15 00:20:04

  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横空出世,用“计算机中的珠穆朗玛”速度引领世界。“嫦娥二号”奔月、“雪龙”再访北极、“蛟龙”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高铁列车屡创“贴地飞行”新高……仅在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这一次次的飞跃令世界惊叹和赞许。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将于2011年发射,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真正开始启动,计划2020年前后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重大专项之C919“国产大飞机”也将在“十二五”期间亮相……

  “十一五”刚刚结束,新华社记者采集来自科技前沿的声音,和读者一同回眸科技硕果累累的“十一五”,展望创新驱动更加“给力”的“十二五”。

  “十一五”科技发展步履铿锵,最根本的是因为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日益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短板”。

  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在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部署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期间,各专项陆续启动实施。截至目前,重大专项已启动实施2500多个课题,投入资金400多亿元。

  ——大飞机专项C919大客机基本总体方案通过国家评审,国产材料研制、关键技术攻关等已取得突破,机头工程样机主体结构已研制完成并用于功能性试验。

  ——油气开发专项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地震仪2000道主机等部分重大装备进入试制与组装阶段,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水污染治理专项突破了化工、制药等行业污染物减排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节能高效污泥脱水机等一批污水深度处理设备,推动了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

  ——通过转基因专项的支持,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占有率已达93%……

  几年来,部分重大专项已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30年前,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状况,我国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挑大梁”“唱主角”,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快速提升。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5802亿元中,企业支出份额已超过70%。近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中国科学院院长说。

  “十二五”时期,中科院将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

  “未来5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冲刺阶段。未来5年,仍是战略机遇期,但挑战严峻。”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最关键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五”时期,科技部将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并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过去5年,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最活跃的5年。如果说过去5年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和全面布局的阶段,未来5年就是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

  从战略部署、资源配置、环境营造、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看,未来5年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人们期待着,“十二五”期间科学技术创新带来更多惊喜。

  1月14日,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在科技前沿和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和科研项目。

  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连续第11年重奖科技精英。高速发展的中国希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从科学技术创新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再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到那时,科学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约60%,研发投入将占GDP比重的2.5%。

  “活一天就要为国家做一天事。”2010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国家快速推进体制改革,学术界不能急躁,否则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年过九旬的师老一辈子和很多材料打交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他至今仍活跃在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来始终为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

  “我们正和天津、四川等地紧密合作,力争使物联网技术获得更广泛的应用。”说起最近的“喜事”,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兼感知物联集团总裁刘海涛兴奋不已,“我们已站在了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上,‘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

  “实事求是地讲,升级前‘天河一号’CPU都是进口的。2010年,‘天河一号’第一次安装了‘中国芯’,运用了2048颗自主研制的微处理器,为后续全部国产化奠定了基础。”“天河一号”总设计师、国防科大副校长杨学军说。

  目前,“天河一号”团队正在研发一种新的微处理芯片,又有新的技术“绝活”,性能将比目前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引领科学发展,成就更多梦想,也让百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