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

打好“生态牌” 做好“水文章”


来源:开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04 18:02:41

  3月23日,航拍下的寰宇万象湿地公园,景色怡人,蓝天白云、碧水绿植、住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宜居的生态画卷。

  南昌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87%,区域内河渠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拥有“一江十河串百湖”的丰富水系资源。2022年以来,南昌构建一体化“大建管”格局,采取“多兵种、大兵团、统一指挥、集中攻坚”的模式,统筹排水单元整治和市政管网建设“两线作战”,聚全市之力打好水环境治理主动仗。截至今年3月15日,全市已整治完工的排水单元共3874个,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5.35公里。

  2022年,南昌出台《城市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如何在3年时间里完成全市水环境治理,切实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城市水环境改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2022年,南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为总指挥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指挥部,并成立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水办”),专人、专岗统筹部署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由党政“一把手”作为各分指挥长。

  “原来雨污分流工作也一直在做,是根据职能分工由各个部门分头去做,存在机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现在,市级层面有市水办,县区层面相应成立县区水办,全市形成了治水‘一盘棋’。随着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同步建设了智慧水务系统,最终形成建、管、监、养结合的治水‘一张网’。”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罗建华说,水环境治理由原来的“部门管”,变为成立专门机构,由市区两级“一把手”管的格局。

  在市水办,一张南昌市(建成区)排水单元体制划分及任务图格外引人瞩目。据了解,南昌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做法,按照属地划分,全市有6313个排水单元,其中分流制单元2311个、合流制单元4002个,并逐月细化到具体的排水单元,实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如今,走进位于青山湖区的寰宇万象湿地公园,满目葱茏,花枝摇曳。公园既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还承担着活化艾溪湖、净化水源的重要功能。

  “艾溪湖原先不与其他河湖连通,湖水补给主要靠天然雨水,湖水虽屡次清淤,水质却没有好转。”青山湖区河湖长办专职副主任李梦蝶说,为彻底改善艾溪湖水质,近年来,南昌着手对池塘进行清淤,拓宽原有水渠,疏浚五干渠及周边水渠河道23.4公里,建设生态护坡23.4公里,清理淤泥63万立方米,连通水系7公里,新增湿地面积3000余亩,引活水入艾溪湖,让周边水流得以循环。

  在前湖湖面上,市民经常会看到一只蓝色小船在湖面巡湖。“我们天天都会巡湖,捞捡清除垃圾。跟以前相比,现在湖面垃圾慢慢的变少了,水质也慢慢变得好了。”红谷滩区红角洲市政水环境维保大队巡查责任人王川说,巡湖主要是沿着岸线巡查并清理湖面和岸线垃圾,适时投放有益菌等生物制剂,监测水质和水位,守护大坝安全,“得益于前湖水系治理,污染问题得到根治,垃圾少了,我的工作也轻松很多。”

  在红谷滩区水系分布图上,以前湖为中心,各类景观渠、引水渠和子湖泊等纵横交错,在城市防洪、调蓄和农田水利灌溉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前湖水系曾一度受到污染,水环境质量受一定的影响,急需改善。治水先治源。南昌实施了前湖水系及乌沙河上游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水系沿线排口进行截污纳管,有效解决污水直排水渠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

  “为加强源头治理,我们一方面加强巡查,借助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前湖上中下游、边边角角进行地毯式摸排;另一方面整治雨污水管网混接,实现雨污分流,使得排入前湖的污染源大幅度减少。”红谷滩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李伟杰介绍。

  “老旧雨污水管网改造后,将把雨水与污水分开排放。”在青云谱区墅溪路的雨污分流项目施工现场,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级调研员罗红辉说,按照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全市将建成区范围内合流制区域分为青山湖、朝阳(含蓑衣荚汇水区域)、红谷滩区(新建区长堎街道)等四大治理片区,通过新建设一套市政污水管网替代原有合流管网,对原有管网、箱涵进行清淤、检测、修复,将四大治理片区市政排水(污)管网改造分为四大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四大项目开、竣工道路225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5.35公里。

  在南昌市区,类似墅溪路这样正在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的道路,有近120条。为全方面提升城区河湖水质,南昌下足功夫从小区、城中村、建设工地、非公有制企业、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相对集中的排水地块入手,全方面推进源头雨污管网整治。

  此外,我市已启动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实现抚河、清丰山溪和南昌市城区湖泊水系连通,增强河湖补水动力条件,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赣江江面上,波光粼粼。赣江两岸,休闲锻炼的市民惬意自在,水与城、水与人,相映成景。

  漫步赣江江畔,草木葱茏,鲜花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原来的赣江边,码头林立,一眼望去都是砂场、搅拌站,不仅破坏了生态,还污染了饮用水水源。现在好了,水清岸绿,看着这些美景让人打心底里高兴。”市民刘艳不禁感叹。

  近年来,南昌对河湖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并重点推进赣江岸线生态治理工程,实施了“清理整治、堤岸修复、植被修补、蓄水透水、水源保护”五项措施,将威胁水安全的码头、搅拌站、砂场彻底清除,并充分的利用沿江滩涂、防洪堤等改造成滨水生态公园,形成集旅游休闲、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公园式自然走廊”,有效保护了赣江母亲河、南昌水源地,让老百姓从水生态、水景观中获得幸福感。

  赣江市民公园、秋水广场、朝阳江滩公园、渔舟湾湿地公园……如今,多个依托岸线特点和历史背景和文化建起来的水生态景观串点成链,让赣江东西两岸从南到北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湖生态景观带。南昌还对赣江裘家洲和老官洲及沿线进行生态修复,使之与秋水广场、滕王阁、扬子洲等景点连成片,提升“一江两岸”城市景观。

  据了解,为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到2025年,南昌市域范围内将建成13条(段)幸福河湖;到2035年,建成区内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史春来洪观新闻记者 陈明喜/文 杨紫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