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活动激发公众环境责任意识
来源:
开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1 16:03:42
参加环保设施开放活动的家庭在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海口市石山子站参观交流。见习记者 杨鹤 摄
海口市威立雅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沉淀池设备。见习记者 杨鹤 摄
小朋友们在海口垃圾焚烧发电厂沙盘前了解垃圾处理问题。见习记者 杨鹤 通讯员 蔡小莉 摄
海口市威立雅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能力为日处理城市污水30万吨。见习记者 杨鹤 摄
2018年以来,海口3家单位被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纳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有助于公众加强对其监督,进一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促进环保设施运转更加透明和规范,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格局。
今年8岁的宋潇瑜小朋友对环保有着浓厚兴趣。日前,在父母的陪伴下,宋潇瑜参加了由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的2022年暑假专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走进海口垃圾焚烧发电厂、海口市威立雅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海口市石山子站,探索环保的奥秘。
生活垃圾都去了哪里?垃圾线日下午,带着一连串疑问,宋潇瑜一家与其他20多位市民一起,来到位于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即海口垃圾焚烧发电厂。
海口垃圾焚烧发电厂是省政府为改善海口环境卫生,促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点项目。目前,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已陆续投产运营,可全额接收海口市和澄迈县的生活垃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处理量4800吨,年发电量约5.4亿千瓦时。在这里,生活垃圾将经历“回炉重造”,经过焚烧变成电流,点亮城市的万家灯火。
“垃圾是如何运到这里的”“垃圾是怎样被机器‘吃’掉的”“垃圾如何转变为电能”……在项目沙盘前,小朋友纷纷发问。“垃圾分类后,其他垃圾被送到这里集中处理,尽管是垃圾,但作用可大着呢。”讲解员生动的介绍,让小朋友们听得入迷。
“哇!”隔着玻璃,堆积成山的生活垃圾映入眼帘,参观团一行发出惊呼。一个个巨大的抓斗牢牢抓起一大把垃圾,传送至专门的处理入口。“像抓娃娃一样。”小朋友们如是形容。
“垃圾焚烧发电,需要经过称重、分拣、挤压、发酵四个主要步骤。”讲解员介绍,经过分类的其他垃圾被运送至垃圾发电厂后,进行称重计量,再被送至卸料平台,进入垃圾库。“垃圾这么臭,工作人员会觉得不舒服吗?”面对小朋友的问题,讲解员解释称,挤压环节,垃圾库会保持负压状态,保证垃圾气味不外散。
在堆积发酵环节,垃圾会析出渗滤液,由水泵经过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做处理排放,其余垃圾则需要经过5至7天发酵后入炉燃烧。焚烧产生的热量由余热锅炉转化为蒸汽,再由汽轮机发电机组转换为电能。“电能除了一小部分自用外,剩下的会输送给供电单位,提供给用户使用。”讲解员说。
“原来家里用的电,一部分是垃圾‘变’来的。”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宋潇瑜发出了惊叹。“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让垃圾更好地变废为宝。”小朋友们纷纷表态。
在解决了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疑问后,宋潇瑜把注意力又投向了水龙头中“哗啦啦”流出的生活用水。8月4日上午,宋潇瑜一家走进海口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一堂生动有趣的生活垃圾污水“洗白”课在此上演。
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位于海口市最北端,濒临琼州海峡,占地214亩,设计能力为日处理城市污水30万吨,是海南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在厂区中控室,6台电脑实时工作,同步监测各环节运作情况。“各环节的工作是否正常开展,都能实时监测。”经工作人员介绍,宋潇瑜了解到,省、市环保部门可通过在线水质仪表实时监控污水处理是否达标排放。
在污水处理池,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工艺工程师林静带大家逐一参观污水处理设备,生活垃圾污水“洗白”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
“你们瞧,粗格栅和细格栅的作用是拦截垃圾,沉淀池的最大的作用是将污水和污泥分开。”林静带大家边走边看,并对污水处理工艺及特点、出水水质及排放标准、污泥解决方法和沼气综合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解说,“污水需要经过拦截、除砂、生化处理、消毒等多道工序,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五个多小时。”
“原来小小的一滴水,重新变得清澈透明,需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生活垃圾污水如何“洗白”在宋潇瑜心里有了答案。随后,她用妈妈的手机通过微信进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小程序,点击“实地打卡”,在探索环保奥秘一站,留下了一串小小足迹。
活动期间,海口市环境信息宣教中心工作人员还向市民发放了《环保知识手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宣传手册》等环保知识宣传资料。“这堂课上得实在是精彩,让孩子们明白了水资源的来之不易,有助于提高孩子节约用水的意识。”一位家长现场边翻阅宣传资料边说。
“孩子的环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通过近距离了解学习环保工作,希望让孩子对环保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宋潇瑜妈妈刘莹说。
位于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马鞍岭地震观测台楼顶的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海口市石山子站,始建于2013年,是名副其实的空气“哨兵”。因为是自动监测,所以除工作人员日常巡查检修,以及不定时举行的公众开放活动,少有人踏足。
走过一段斜坡,经过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再攀上百余级台阶,便到了一处旧的房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团一行来到顶楼,见到了藏在一处低矮阁楼里的监测设备。一台电脑,几个功能不一的监测仪,加上无数交织缠绕的电线,组成了这套全年运转无休的自动监测设备。
“像烤箱一样。”宋潇瑜对几台分布在电脑两侧的监测仪十分感兴趣。PM_2.5颗粒监测仪、CO自动监测仪、动态校准仪……宋潇瑜所指的“烤箱”上,带有一块实时显示监测数据的小屏幕。“如每当有人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就会增多,监测器能很快捕捉,并同步上传实时监测数据。”海口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科工程师李松蔚介绍,就PM_2.5而言,监测结果数据越大,说明空气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越多,空气质量就越差。“这一些数据会同步传到后台,每当数据出现异常,值班人员能快速察觉缺陷,并立即上报处理。”李松蔚说。
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空气污染呢?“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甚至是抽烟,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环境工程博士宋继赟俯下身子给女儿宋潇瑜耐心讲解。
“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_10、PM_2.5、臭氧、一氧化碳等常规6项污染物监测,海口石山子站还配备了负氧离子和紫外线监测仪器、视频监控设备。”在李松蔚的一番讲解下,宋潇瑜收获颇多。“这三天不仅学习了发电知识、污水处理知识,还有空气质量的监测知识,进一步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宋继赟认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可以使公众更好地走近环保、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从而激发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风尚。
海口市环境信息和宣教管理中心主任李仙表示,近年来,海口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旨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创新性,进一步提升公众环保的参与度。下一步,将探索寻求公众开放新模式,开放建议渠道,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改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邀请市民共同监督环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