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避免影响投资者配置需要 希望市场行稳致远

  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的利率的变动会造成证券交易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人民银行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和一以贯之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

  将进一步完善工具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的提高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增加投资

  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是否会制约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和力度?央行为何会“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央行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利率政策空间?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等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释放关于货币政策、投资国债、汇率市场的重要信号。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四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助力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去年我国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央行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力度都是近年最大的。

  结构上,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以及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银行营销对接项目达2.2万个,已签订贷款合同等待企业随时提款金额达8389亿元。

  去年推出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推动再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治理资金空转,大力整改手工补息,优化对公存款、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节省了银行利息支出,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平衡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宣昌能介绍,2024年我国贷款利率稳步下行,2024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约为3.43%,同比下降约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约0.88个百分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继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强调有力、有效、精准、灵活等要求,对调控区间的把握偏向宽松一些,也会根据年中经济运行情况持续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19年底以来还持续降准降息,累积效应使得社会融资环境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宣昌能表示。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宣昌能表示,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尊重市场,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的市场参与者的选择,高度重视国债收益率变化所反映的市场信息。

  “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来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国债代表国家信用,如果持有到期,一定能收到本金和约定的票面利息,没有信用风险,所以通常国债也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资产。”邹澜表示,但是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的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宣昌能表示,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也会兼顾内外平衡。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多因素推动美元指数动荡走强,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非常好的韧性,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为中国自主实施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稳经济、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一段时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经常账户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有韧性,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确定性和有力支撑。”宣昌能说。

  宣昌能强调,人民银行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和一以贯之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多年来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坚决实现目标。

  2024年9月,央行首次创设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备受市场关注。

  谈及相关工具的设立,邹澜表示,考虑到现行监管规定,不允许企业贷款购买股票,相关的证券机构也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利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希望以此来提升相关机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为这些机构持续落实新的管理要求创造条件、提供激励。

  邹澜说,两项工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购买股票的时机和规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选择功能,校正资本市场超调。

  2024年9月以来,相关企业和机构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熟悉新工具,做好相关各项准备,并为在需要时使用新工具,保留了较大的空间。

  截至2024年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过1000亿元,金融机构已和超过700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签订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超过300亿元,20去年全市场披露回购增持计划上限接近3000亿元。

  下一步,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完善工具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增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