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智库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河流、湖泊、海洋的水质状况,尤其是我们正常的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居民生命健康。对任何国家而言,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是立国之本,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较之空气污染,如果水污染从地表水向地下水、特别是居民饮用水蔓延,则更为隐蔽,危害更大,更难治理,也更易于引发居民恐慌。因此,需格外重视水污染治理,当然,我国各级政府已经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2015年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并据此制定落实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1940个考核断面,再比如建立全国及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等等。太和智库“环保中国”第三期推出“蔓延的水污染”,重点是从客观数据及相关事件出发,试图回答“中国的水污染现状究竟有多严重”的问题,因而不会过多讨论现行政策与做法。
一、数据总览:全国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超过一半为较差或以下水平
国家环境保护部2016年5月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显示:2015年,全国96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5%、26.7%和8.8%。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9.1%,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0%,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6%,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2.5%,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8%。
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总量为355.43亿吨,达标取水量为345.06亿吨,占97.1%。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分别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2.2%、1.7%、1.3%和2.1%。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2000年以来,中国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稳中有降,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化学需氧量(下称“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设为约束性减排指标以后,详见表1:
注: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由于2011年环境保护部对统计制度中的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修订,统计范围扩展为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5个部分,统计口径有所扩大,主要影响具体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因此2011年及此后年份中的COD和氨氮排放量远高于2010年。“NA”表示数据缺失。
从表1可知:中国废水排放总量自2000年以来持续增加,从2000年的415.2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735.3亿吨,16年间增长了320.1亿吨,增幅达77.1%。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稳中有降,2000年,全国共排放了1445万吨COD,随后年年在下降到2003年的1339.2万吨,2004年与2003年基本持平,2005和2006年有所反弹,年排放量分别为1414.2万吨和1428.2万吨,然后又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1238.1万吨,创过去16年间的历史新低。2001年,全国氨氮排放量为125.2万吨,随后逐年增加,并于2005年达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当年共排放氨氮149.8万吨,但“十一五”期间、“十二五”期间,我国氨氮排放量均呈逐年递减的特征。当然,由于2011年统计口径扩大,故当年COD、氨氮排放量数据较之2010年大幅上升。
基于2015年的水环境数据,若进行横向区域间比较可发现,中国废水及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相关性,东部地区的废水及COD排放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图1给出了2015年中国废水排放量最多与最少的十个省份,见图1:
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的“各地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直观显示省际差距,用各地区的废水排放量减去31个省的平均值为23.72亿吨,值越大说明该省排放量越多。 单位:亿吨。
如图1所示,2015年,全国31个省份平均年排放废水23.72亿吨,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甘肃、天津、新疆、内蒙古、贵州、吉林十个省份的废水排放量最少,均远低于全国平均值,这十个省份中有7个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安徽十个省份的废水排放量最高,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废水排放最多的4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均为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的东部大省,这也印证了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废水排放量与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通常意味着该地区的废水排放量也会越高。此外,图2给出了2015年废水主要污染物之一,即COD排放最多与最少的十个省份:
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的“各地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直观显示省际差距,用各地区的COD排放量减去31个省的平均值为71.73万吨,值越大说明该省排放量越多。 单位:万吨。
如图2所示,2015年,全国31个省份平均年排放71.73万吨的COD,西藏、青海、北京、海南、上海、天津、宁夏、贵州、甘肃、山西十个省份的COD排放量最少,低于全国平均值,排放量最少的十个省份中有6个位于西部地区。山东、广东、黑龙江、河南、河北、湖南、四川、辽宁、江苏、湖北十个省份的COD排放量最高。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自于居民生活领域、非工业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整体看来,我国空气污染物大多数来源于工业领域,而水污染物则大多数来源于居民生活领域。《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4》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95.44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染排放量为485.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69.75%。居民生活领域共排放的COD、氨氮依次为889.81万吨、141.36万吨,分别占COD、氨氮排放总量的37.82%、57.55%。《中国统计年鉴2016》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COD排放量、生活氨氮排放量依次为14.26亿吨、7.94万吨、1.16万吨,分别是同期工业排放量的15.88倍、1.36倍、4.5倍。图3给出了中国历年工业领域的废水及COD排放占比情况:
说明: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是用工业废水排放量除以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工业COD排放量占比是用工业COD排放量除以COD排放总量。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如图3所示,中国工业废水与COD排放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13年底,工业废水排放量只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30.17%,而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只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13.58%。这也说明,中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并非工业,而是居民生活领域。那么,工业废水主要源自哪些产业?表2给出了2012年我国十个产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其占比情况:
2012年,在中国203.36亿吨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仅上述十个产业就排放了133.01亿吨,占所有行业废水排放总量的65.41%。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的废水排放量分别为34.27亿吨、27.43亿吨、23.73亿吨,占行业排放总量的16.85%、13.49%、11.67%,这三大产业占据全国所有行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2.01%,接近全国所有行业废水排放总量的一半,因此,工业废水治理应该首先从造纸、化工、纺织等产业开始。
我国水污染状况与经济稳步的增长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并没有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与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量的“脱钩”,而是直接“挂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的水污染状况可能要比大气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图4给出了中国COD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国COD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说明:COD排放量数据源自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源自《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
如图4所示,2000至2012年间,随着我们国家人均GDP持续增长,COD排放量并未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尽管人均GDP从1.5万元增至2.5万元期间,COD排放量略有下降,但此后又明显上升,而且从趋势线上判断,二者正相关,人均GDP水平与COD排放量都持续增长。此外,中国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正相关性更明显,图5给出了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国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如图5所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858元,共排放废水415.2亿吨。2012年,中国人均GDP水平增至38420元,较之2000年增长了3.89倍,与此同时,废水排放量增至684.7亿吨,较之2000年增长了64.9%,可见,中国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也没再次出现“倒U形”拐点。
如图6所示,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间,中国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经历了一个近似“倒U形”的变化,先持续增长,2005年达到最高点,即万元GDP排放废水343.27吨,此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整个时期来看,中国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变化并不明显:2000年,中国万元GDP的废水排放强度为318吨,2012年,中国每创造万元GDP需排放废水319.66吨,13年的时间里,万元GDP的废水排放强度不仅没下降,反而上升了0.5个百分点。
据报道(“管网二次污染水源地污染触目惊心”,林远、杨烨,《经济参考报》,2014年4月18日),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近10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每年都超过1700起。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1.4亿人。我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
大量死猪死鸭漂浮江河,比如上海黄浦江水域上游、福建龙岩龙津河上游、湖南浏阳河等处漂浮大量死猪,四川眉山、泸州等多地出现死鸭死猪抛尸江河,等等,其中尤以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大量死猪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3月4日起,嘉兴媒体连续报道了当地大批生猪病死及扔弃河道等现象。嘉兴、死猪、黄浦江等关键词似乎构成了其时中国新闻界的一出闹剧;
二是企业深层排污与红色地下水。在中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也就是说有60%以上的城市主要饮用水源是靠地下水。2013年初网爆“山东潍坊等地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引起极大关注。同年4月初,媒体又曝光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发现大量红色地下井水。2014年,相继发生兰州苯污染、武汉氨氮超标、江苏靖江水质异常等事件,都一度引发了市民对水质安全的恐慌和担忧。八、结语
遑论水污染治理对策,即便是本期对水污染现状的分析,都较为困难,主要在于数据来源及其可靠性仍有待完善。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