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平 写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45亿之际
来源:
开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24 19:01:39
东海之滨的浪涛从未停歇,正如中国动画人血脉里奔涌的求索。公元2025年,一部动漫电影的横空出世,注定世界在过中国年。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全球票房截止3月3日16时超145亿,定格在145.19亿这一个数字时,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恍惚间与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中国的第一部广告动画开天辟地的绝唱、与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铅笔划过赛璐珞片的沙沙声重叠——从《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创历史的1440张笔墨图片流动的1分钟影像画面,到《大闹天宫》的10万张手绘原画,再到《哪吒2》的1900个数字特效镜头,中国动漫103年潮起潮落,终在公元2025年的春天,掀起改天换地的惊涛巨浪。
2025年的《哪吒2》电影春节档,注定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的“百亿进行时”特别直播,将这场全民狂欢推向高潮。镜头前,观众举着票根高呼:“我们见证了中国动画的逆天改命!”2025年春节档的影院像被施了分身术的哪吒,每个放映厅都在重复着灵珠与魔丸的碰撞。七旬老者在县城影院拭泪,华尔街分析师在AMC影厅屏息,东京秋叶原的动漫宅们举着限定周边彻夜排队。这场跨越时空的狂欢里,数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1003.8万场放映织就当代《千里江山图》,2.1亿人次观影汇成数字时代的《清明上河图》。当《哪吒2》3.14亿张票根堆叠的高度,足以让陈塘关的城墙黯然失色。
当《哪吒2》的混天绫缠住好莱坞星光,世界动画的坐标系正在倾斜。北美首周500万美元票房创华语动画新高。虽还没有登岛日本,但各大媒体都相继报道这一票房神话:“来自中国的东方美学与精美绝伦的特效,令人目不转睛。”曾导演《你的颜色》、《轻音少女》等多部知名日本动漫的日本天才动画导演山田尚子,在观看《哪吒2》片段后连连赞叹,表示完全看入迷了:“因为日本很少有这样的表现形式,日本人尤其是女孩子,一定会很喜欢这样的角色的!大赞太棒了!”。有日本网友迫不及待等待日本上映:“最近,我的很多中国朋友都推荐我去看《哪吒 2》,他们都告诉我,我一定要去电影院体验一下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何时在日本上映?(哭)”柏林电影节评委惊叹:“这是吉卜力与漫威的合体,却带着《山海经》的基因!”
这场东方美学降维打击的征途早有伏笔。2018年,《白蛇:缘起》以东方情韵登陆Netflix;2023年,《长安三万里》让李白诗篇风靡TikTok;而今,《哪吒2》以“灵珠合体”的意象,让西方观众在敖丙的龙角中读解少数族裔的生存隐喻。东京动画展上,VR版的《哪吒2》水墨战场让日本中学生尖叫;在深圳科技园的某间实验室,工程师们正调试的5G云渲染系统,已悄然在布局下一代动画革命。而墙上的监控画面里,《哪吒2》的“火莲花”特效在洛杉矶服务器群中绽放,72小时的计算量被压缩至8小时。这让人想起1956年《神笔马良》的创作者们,如何用木偶关节的咔嗒声,叩响中国动画的第一道门扉。
《哪吒2》的感染力跨越年龄更是跨越地域跨越国界。5G云渲染技术正如《好莱坞报道》所言:“《哪吒2》重新定义了英雄叙事——它用乾坤圈击碎了好莱坞的叙事霸权,用混天绫编织出属于东方的超级英雄谱系。” 影评人李墨评价:“这是对传统的解构与重构——哪吒不再是一个反叛符号,而是承载着当代青年寻找自我、突破桎梏的精神图腾。”豆瓣评分从开画的8.9一路攀升至9.8,成为春节档口碑与票房双冠王。就连海外媒体亦不吝赞美,《好莱坞报道》称其“以东方智慧重新定义了英雄叙事”。
从《大闹天宫》到《哪吒2》,六十载风雨,国漫的每一次飞跃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当混天绫搅动银幕内外,当乾坤圈震响百亿凯歌,我们正真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宣言。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直言:“《哪吒2》证明,中国动画不仅能赚钱,更能赚尊严。”
当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在拥有古老文化的东方土地上,动漫领域的种子也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壤中悄然萌生。
100多年前的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以提供材料、场地为条件,委托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万氏兄弟制作《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在上海闸北的小弄堂里,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四兄弟从手翻书和皮影戏中获得启发,尝试以水墨为界质接触到了动画这种艺术,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成功的制作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广告,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动画百年序幕。它的诞生也代表着,中国变成全球动画史上较早自创动画的国家之一。
在此之后,源源不断的动画短片被创作出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大闹画室》、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木偶纪录片《长恨歌》……中国动画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飞跃。
1940年,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它不仅是制作技术的革新,同时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开启了早期中国动画民族化的探索之路。
从短到长,从广告到剧情,自无声到有声,第一代动画人凭借一腔热情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描摹出了百年国漫的发展雏形。
“做中国人自己的动漫电影”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学派”动画人们最好的精神注解。新中国成立后,一支集合了万氏兄弟、漫画家特伟、美术家钱家骏等众多精英的动画制作队伍逐渐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形成。他们汲取民间传统文化的养分,“探民族风格之路”。
水墨画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感,然而在与动画的完美融合后,那些形态各异的静态形象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部15分钟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足以令全世界为之惊艳。
在中国,哪吒是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神话人物。哪吒借以水墨丹青制作,诞生的一部部活脱脱的动画影片,无不成为超凡脱俗的视觉盛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欢乐与成长。当《哪吒闹海》成为经典,《哪吒传奇》这部动画片出现在电视视荧幕上时,虽然仍然采用的传统的中国绘画风格,但给观众带来的史无前例的强烈视觉上的冲击,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生动形象的人物设计,细腻逼真的场景绘制,都空前的展现了水墨丹青的独特魅力,堪称质量上乘之作,并且那首“是他,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主题曲更是能够让人记忆犹新。
数字技术的出现,对动画和电影又向前大大的推动了一步。在传统动画几经沉浮之际,一股新的动画革命悄悄来临。随着网络和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手绘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效果,也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和效果,为中国数字动画电影的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D动画出现在电影荧幕上时,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大家对于国产3D的一贯印象,并且将3D武侠动画推到了一个新的巅峰。直到现在,不论是当初看过这部动画的人,还是现在仍然关注这部动画的人,心目中都将这部动画视为经典良心之作。
而数字技术发展到如今,《哪吒2》乾坤圈与混天绫的传说,在银幕上化为了数字的震撼和轰鸣。敖丙的龙鳞在IMAX银幕上泛着幽蓝冷光,每一片鳞甲都浸染着苏州绣娘指尖的温度。当混天绫扫过东海龙宫的琉璃瓦,北宋王希孟笔下的青绿山水在粒子特效中苏醒。导演饺子将这种美学革命称为“传统的量子纠缠”——在追光动画的渲染农场里,《千里江山图》的皴法化作算法,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变身动态捕捉的轨迹。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悄悄截取了申公豹符咒幻化的0.3秒镜头。那些由138家中国公司联合研发的特效代码,在M0MA的展厅里与商周青铜器展开对话。正如东京动画展上,VR版哪吒踩着风火轮穿越浮世绘海浪时,某个日本中学生突然顿悟:原来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与李靖托塔的剪影本属同源。
截至3月1日,《哪吒2》这部续作不仅以76.3%的票房占比横扫当月市场,更以单月114.45亿元的惊人成绩,不仅创下国产动画电影单月票房新高,刷新了全球动画电影的单月票房纪录,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影史和全球动画领域的标杆地位。
这是怎样的狂欢?回溯至2月11日,当月总票房突破100亿时,《哪吒2》已贡献超72.3%的票房,成为无可争议的领跑者。十日后,票房飙升至150亿大关,3.14亿张电影票、1003.8万场次的放映量,勾勒出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近乎狂热的支持。而如今,127亿的全球累计票房(含海外627.2万元),更让《哪吒2》剑指《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的全球动画票房前三宝座。
《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从“魔童降世”到“闹海重生”,主创团队用五年时间打磨剧本,以东方美学为骨、现代叙事为翼,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神线家公司、组成的“动画联盟”震撼业界——光线传媒统筹全局,追光动画打磨特效,原力数字雕琢角色,泡泡玛特引爆衍生品市场。这串名单背后,是中国动画从“孤胆英雄”到“军团作战”的产业跃迁。《哪吒2》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的升级。据统计,《哪吒2》的制作涉及全国32家特效公司、超2000名动画师,带动国产动画工业标准向国际顶尖水平逼近。
回望来路,2000年初的《宝莲灯》因外包日本团队陷入“代工困境”;2016年,《大鱼海棠》12年众筹之痛暴露产业链断裂;而今,《哪吒2》以模块化管理整合138家公司,自主研发渲染算法将“火莲花”特效耗时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更深远的是,电影衍生品收入首超票房10%,光线%——中国动画终于挣脱“票房依赖症”,构建起“电影-游戏-潮玩”的IP生态。
光线传媒的股价K线图比哪吒的混天绫更跌宕起伏。当衍生品收入首次突破票房10%时,杭州某玩具厂的老师傅看着流水线上的“灵珠手办”,想起30年前为日本动漫代工的岁月。如今,泡泡玛特的自动售货机在银座街头吐出敖丙盲盒,原力数字的员工正在将龙宫建模转化为元宇宙地产——这条从代工到原创、从票房到生态的进化之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前辈们走了半个世纪。
在追光动画的模块化车间,我们正真看到的不只是138家公司的技术联盟。当“火莲花”特效的专利文件与明代《程式墨苑》的版画并列陈列,当苏州绣娘的工作日志变成AI学习的样本,中国动画终于挣脱“文化贴现”的枷锁。正如北美某院线经理的感慨:“这些东方符咒里,藏着比漫威宇宙更古老的能量。”
如果说1979年《哪吒闹海》是水墨动画的绝唱,那么2025年的《哪吒2》则是东方美学的数字涅槃。导演饺子团队以1900个特效镜头、300个全新角色,将传统神话淬炼为视觉史诗——混天绫的飘动由苏州绣娘指点纹理,东海龙宫的琉璃瓦浸透《千里江山图》的青绿。
这场破壁之旅,暗合着国漫六十年的技术长征。1956年,《神笔马良》的木偶定格动画开创“中国学派”;1988年,《山水情》以水墨写意征服昂西电影节;2023年,《深海》用粒子水墨算法让顾恺之的“春蚕吐丝”与好莱坞3D渲染和解。而《哪吒2》更进一步:当敖丙的龙鳞在IMAX银幕泛起冷光,当申公豹的符咒化作数据洪流,观众目睹的不仅是神话重生,更是国漫美学的成年礼。
一位留美动画博士在纽约AMC影院连刷32场后写下长文:“每一帧都是东方哲学的视觉转译——哪吒的‘逆天’是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现代诠释,敖丙背负的龙族命运暗合全球化时代的身份焦虑。这是《千与千寻》之后,亚洲动画对世界最有力的叩击。”
柏林电影节的穹顶下,评委们为敖丙化龙的特效镜头集体起立鼓掌。这个脱胎于《周易》“潜龙勿用”的意象,让西方观众在龙角的光泽里,看见少数族裔的生存隐喻。当吉卜力工作室开始研究“东方朋克”的美学公式,当皮克斯工程师拆解乾坤圈的动力学代码,世界动画的潮汐方向已然改变。
站在北纬31度的东海之滨远眺,145亿票房不过是大潮初起的浪花。在深圳5G实验室跳跃的代码中,在景德镇瓷匠烧制的哪吒陶俑里,在TikTok上外国青年模仿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手势间,我们分明看见——那个曾向宫崎骏执弟子礼的国度,正以算法为笔、文化为墨,在数字时代的苍穹上,重新绘制属于东方的星图。正如影评人所言:“《哪吒2》的意义,在于它让世界听见了中国动画的呐喊——这一次,我们不再追赶,我们正在引领。” 而这,或许正是国漫新纪元最动人的开篇。
国漫的崛起是技术、资本、文化自信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大闹天宫》的民族化探索,到《哪吒》的全球化表达,国漫已找到“漫以载道”的独特路径。
知来路,不能数典忘祖。从一贫如洗到誉满全球,从早期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繁荣发展,国漫经历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蜕变之路。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始于20世纪20年代拍摄出片长仅有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打字机》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之后,万氏三兄弟在创作完成《大闹画室》,又于1941年成功的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当时,作为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的《铁扇公主》,与美国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并驾齐驱,还发布到东南亚地区以及日本,被列入世界电影史上四部大型动画片之一,也就是从那时起国产动画就已经走向了国际化。
大家知道,日本是个“漫画帝国”,现代日本漫画的繁荣,始于手冢治虫的作品。也许大家不知道是,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的手冢治虫,也是因《铁扇公主》这部作品的影响才决定投身漫画事业。
1961年-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再次奠定国漫早期的国际声誉。之后,2015年被视作“国漫崛起”元年,《大圣归来》以9.56亿票房打破市场对国漫的偏见,证明了成人向动画的商业潜力。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50亿,将国漫推向全民热议的高度,技术、叙事与民间传统文化融合的模式成为行业标杆。从1922年万氏兄弟生产第一部时长1分钟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算起,至2025初年《哪吒2》在国内外热卖,据Deepseek统计,中国共生产了动画片至少10000部。
风起东海,潮涌星河。站在东京塔眺望,吉卜力工作室的宫崎骏或许会感慨:那个曾向他致敬的中国学徒,如今已用“东方朋克”美学开辟新航道;而在加州皮克斯总部,工程师们正拆解《哪吒2》的特效代码——这一次,轮到好莱坞做学生了。
东方叙事,从此自成宇宙。当宝岛台湾民众还在苦等《哪吒2》登岛、甚至不惜“打飞的”奔赴大陆只为先睹为快时,
其在全球票房市场一路“乘风破浪”,闯入全球票房前十,稳居第七。在票房突破145亿的里程碑前,中国动画人已眺望更远的疆域。导演饺子在庆功会上坦言:“我们不过刚刚推开国漫黄金时代的大门。” 未来,如何在产业化进程中保持艺术初心,并通过全球化传播实现文化输出,将是其从“崛起”迈向“引领”的核心命题。
与此同时,资本与人才的涌入正加速行业变革。2025年初,中国国家电影局启动“国漫振兴计划”,拟投入50亿元扶持原创动画项目。而《哪吒2》的成功,无疑为这条征途点燃了最亮的火炬。
世界动画的潮水从未停歇,但风向已然改变。当哪吒踩着风火轮掠过全球银幕,他背负的不再是陈塘关的劫难,而是一个文明用现代语态向世界宣告:动画的未来,必有东方的星辰闪耀。
《哪吒2》,远不止于票房。其蕴藏的海量文化,也许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它是一场文化的远征:方言配音里流淌着乡土的温度,神话重构中跃动着现代的哲思。影片将“家国情怀”与“自我觉醒”熔于一炉,让世界看见中国动画的厚度——既非对传统的拙劣复刻,亦非对西方的盲目追随,而是以自信之姿,将五千年文明淬炼成全球共情的语言。新加坡首映礼上,海外观众惊叹:“原来中国文化如此迷人!”这何尝不是国漫向世界递出的一张鎏金名片?
眺望前路,云海之上仍有星辰待摘。正如影片中哪吒重塑肉身的涅槃,中国动画亦在破与立中完成了一场壮丽的重生。未来,当更多“哪吒”脚踏星河、剑指苍穹,世界终将听见——东方美学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